“榛”文言文意思
“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榛”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ēn

“榛”字的古汉语解释

zhēn

1.名词 一种落叶乔木。《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

【又】榛树的果实。《礼记·内则》“枣栗柿,瓜桃李梅。”

2.名词 丛生的荆棘。左思《招隐诗二首》:“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

【榛榛】草木丛杂的样子。

“榛”国语辞典解释

zhēn

名词
1.植物名。榛木科榛木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倒卵形,葉緣鋸齒狀。雄柔荑花序二至五個簇生,雌花序頭狀,春日開花。堅果卵圓形,與果苞近等長。果仁可食,亦可榨油。果實也稱為「榛」

2.叢生的草木。《晉書.卷五一.列傳.皇甫謐》「披榛採蘭,并收蒿艾。」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五齣:「只見半亭瓦礫,滿地荊榛。」

“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𠀤音臻。
唐韻同𣐽。
說文木也。
詩·邶風山有
大雅楛濟濟。
一曰蕪也。
揚雄·反騷枳棘之兮。
,梗穢貌。
 又說文𣐽註,果實如小栗,引莊公二十四年左傳女摰不過𣐽栗。
徐曰今五經皆作有臻至之義。
 又禮·曲禮婦人之摰,椇脯脩棗栗。
釋文古本作𣐽。○按此二說,則訓木名,𣐽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
 又韻會或作樼。
左思·蜀都賦樼栗罅發。
樼同。
 又筓,婦人喪服。
禮·檀弓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
 又聚木曰
淮南子·原道訓木處巢,水居窟穴。
 又集韻慈鄰切,音秦。鉏臻切,音蓁。將先切,音箋。義𠀤同。
 又叶渠年切,音近䖍。
司馬相如·弔二世賦汨淢靸以永遊兮,注平臯之廣衍。觀衆樹之蓊薆兮,覽竹林之。衍平聲。考證:〔禮·曲禮脯脩棗栗。,古作𣐽。〕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古改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