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文言文意思
“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bì/pì
“辟”字的古汉语解释
bì
1.名词 刑法;法律。《左传·昭公六年》:“制参辟,铸刑书。”
2.名词 君主。《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3.动词 征召。《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4.动词 通“避”。《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pì
1.动词 开;打开。《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2.动词 开辟;开垦;开设。《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治平篇》:“隙地未尽辟,闭廛未尽居也。”《病梅馆记》:“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3.动词 排斥;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
4.形容词 偏僻;僻远。《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5.动词 比喻,打比方。《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吃五谷,专靠服气长生。《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道引轻身。”
【辟易】1.bì惊退。《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数里。”2.pì整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不操床,不出粪。”
“辟”国语辞典解释
pì
动词1.開墾。例: 「開天闢地」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地可墾闢,悉為農郊,以贍萌隸。」
2.駁斥、摒除。例: 「闢謠」 。《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bì
名词君主。《書經.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动词
1.徵召。《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辟之。」 《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2.驅除、屏除。例: 「辟邪」 。《楚辭.屈原.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 漢.王逸.注:「掃除之也。」 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忽有執公子衣者曰:『願辟人,臣有所言,公子不憶於陵時乎?』」
3.躲開、迴避。通「避」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 《禮記.儒行》:「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pì
名词1.法度、刑法。例: 「大辟」 。《詩經.大雅.板》:「民之多辟,無自立辟。」 漢.毛亨.傳:「辟,法也。」 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故立法制辟,若臨萬仞之壑。」
2.荒遠幽隱的地方。《戰國策.秦策一》:「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
动词
1.開拓。通「闢」 。《詩經.大雅.江漢》:「式辟四方,徹我疆土。」 《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2.排除、駁斥。通「闢」 。例: 「辟除」 、「辟謠」 、「辟邪說」 。
3.比喻。通「譬」 。《荀子.王霸》:「是過者也,過猶不及也;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4.捶胸。通「擗」 。《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5.偏頗、偏私。《管子.任法》:「卿相不得翦其私,群臣不得辟其所親愛。」
形容词
乖僻、偏邪。通「僻」 。《莊子.秋水》:「行殊乎俗,不多辟異。」 《禮記.玉藻》:「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辟”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必益切,音璧。廣韻君也。
爾雅·釋訓皇王后辟,君也。天子諸侯通稱辟。
書·大甲克左右厥辟。
詩·小雅百辟爲憲。
集韻或作𨐝。
又人稱天曰辟。
詩·大雅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又妻稱夫亦曰辟。
禮·曲禮妻祭夫曰皇辟。
又說文法也。
書·酒誥越尹人祇辟。
註正身敬法也。
又明也。
禮·王制天子曰辟廱。
註辟,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達和諧也。
又祭統對揚以辟之。
註對,遂也。辟,明也。言遂揚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又徵辟也。
後漢·鍾皓傳前後九辟公府,皆不就。
晉書·王褒傳三徵七辟。
又星名,與璧同。
禮·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辟中。
又姓。
又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辟切正韻匹亦切,𠀤音僻。與僻同。偏也,邪也。
禮·玉藻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左傳·昭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註辟,邪也。衷,正也。
又傾也,側也。
禮·曲禮辟咡詔之。
註謂傾頭與語也。
又威儀習孰少誠實曰辟。
論語師也辟。
又友便辟。
又辟名,空名也。
周禮·天官凡失財、用物、辟名者。
註辟名,詐爲書,以空作見,文書與實不相應也。
又𠛬也。
書·君𨻰辟以止辟。
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
又與闢通。
孟子辟土地。
又辟除行人也。
周禮·秋官王燕出入,則前車而辟。
孟子行辟人可也。
又衆人驚退也。
史記·項羽紀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註言人馬開張易舊處也。
又鞭辟,策勵也。程子曰:學要鞭辟近裏。朱子曰:辟如驅辟一般,大約要鞭督向裏去。
又與擗通。拊胷也。
詩·邶風寤辟有摽。
禮·檀弓辟踊。
又與躄通。足病不能行也。
賈誼·治安策非亶倒縣而已。
又類辟。
又辟歷,雷聲。別作霹靂。
又集韻正韻𠀤毗義切。與避同。
詩·魏風宛然左辟。
註讓而避者必左。
禮·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又與睥同。
史記·灌夫傳辟睨兩宮閒。
註與睥睨同。邪視也。
又集韻正韻𠀤匹智切,與譬同。
禮·坊記君子之道,辟則坊與。
中庸辟,如行遠。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博厄切,音百。
禮·內則麕爲辟雞。
註聶而切之也。
又與擘同。析裂也。
禮·喪大記絞一幅爲三不辟。
疏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又正韻莫禮切,音米。與弭同。
禮·郊特牲有由辟焉。
註謂弭災兵也。
又集韻頻彌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皮。與紕同。帶之緣飾也。
禮·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辟。
註辟,緣也。終,竟也。天子熟絹爲帶,用朱于裏,終此帶盡緣之也。
又集韻必郢切,音丙。除也。
莊子·庚桑楚至信辟金。考證:〔又與擘同。析裂也。禮·喪大記爲三不辟。註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謹按爲三二字文義未全,謹照原文爲三上增絞一幅三字。註改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