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文言文意思
“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慚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cán
“惭”字的古汉语解释
cán
1.形容词 羞愧;惭愧。《孔雀东南飞》:“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乐羊子妻》:“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惭德】内愧于心的品德缺陷。
【惭服】惭愧而心服。
【惭惶】惭愧惶恐。
【惭恚】羞愧恼恨。
【惭郝】因惭愧而脸红。
【惭忸】羞愧。
【惭惕】羞愧忧惧。
【惭怍】惭愧。
“惭”国语辞典解释
cán
形容词羞愧。例: 「大言不慚」 。《書經.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 《聊齋志異.卷三.連瑣》:「與楊略話,見女慚懼可憐,乃出,分手去。」
“惭”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慙,或書作慚。“惭”形意通解
略說: 同「慙」,從「心」,「斬」聲,本義為羞愧。詳解: 同「慙」,從「心」,「斬」聲,本義為羞愧。《說文》:「媿也。从心,斬聲。」《廣韻‧談韻》:「慙,愧也。」 唐孟浩然〈送韓使君除洪府都督〉:「無才慚孺子,千里愧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