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殆”文言文意思
“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殆”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ài

“殆”字的古汉语解释

dài

1.形容词 危险。《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论语》:“思而不学则。”

2.副词 近于;几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遍。”

3.副词 大概;恐怕。《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4.形容词 通“怠”,懈怠;懒惰。《商君书·农战》:“农者则土地荒。”

“殆”国语辞典解释

dài

形容词
1.危險、不安。《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2.疲乏、疲困。《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郎君星馳夜半,人畜想當俱殆。」

副词
1.大概、恐怕、也許。表示推測或不肯定的語氣。《孟子.梁惠王上》「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 唐.陳鴻《長恨傳》「時夜殆半,休侍衛於東西廂,獨侍上。」

2.幾乎、將近、差不多。表示設想的語氣。《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

3.近似。《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而賢以為可奪其畜產,虜其妻子,此殆空言,非至計也。」

“殆”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𠀤駘上聲。
說文危也。
禮·祭義不敢以先父母之體行
 又近也。
詩·小雅無小人
言無與小人近。
 又始也。
詩·豳風及公子同歸。
毛傳,始也。
 又將也,幾也。
易·繫辭顏氏之子,其庶幾乎。
禮·檀弓不可伐。
 又賈誼·新書志操精果謂之誠,反誠爲
 又與怠通。
左傳·昭五年滋敝邑休
 又叶養里切,音以。
楚辭·天問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何顚易厥首,而親以逢。考證:〔禮·祭儀不敢以先父母之體行。〕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

“殆”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危險、危殆。

詳解: 從「」,「」聲。本義是危險、危殆。《說文》:「殆,危也。从歺,台聲。」如《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鄭玄箋:「方,且也。民今且危亡。《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作動詞表示危害。如《春秋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秋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曷為再言豹?殆諸侯也。《荀子.王霸》:「故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句踐,是皆僻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彊殆中國,無它故焉,略信也。

  「」表示疲困、困乏。如《墨子.節葬下》存乎匹夫賤人死者,殆竭家室。《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郭象注:「以有限之性尋無極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表示疑惑。如《論語.為政》:「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王引之述聞:「殆,猶疑也。謂所見之事若可疑,則闕而不敢行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表示幾近、幾乎。《廣韻.海韻》:「殆,近也。」如《荀子.王制》:「若是,則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文選.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

  「」還表示畏懼。如《淮南子.說林》:「騰蛇游霧,而殆於蝍蛆。」高誘注:「殆,猶畏也。

  「」作副詞,可表示大概、可能。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又表示僅僅、只。如《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而武賢以為可奪其畜產,虜其妻子,此殆空言,非至計也。」顏師古注:「殆,僅也。」還表示當然、必然。《商君書.更法》:「君亟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

  「」通作「」,表示懈殆。如《詩.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