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文言文意思
“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逮”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ài

“逮”字的古汉语解释

dǎi

1.动词 及;赶上;到。《冯婉贞》:“便捷猛鸷终弗。”

2.动词 逮捕;捉拿。《五人墓碑记》:“予犹周公之被,在丁卯三月之望。”

3.介词 趁着;乘。《左传·定公四年》:“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

【辨】捕,逮,捉。“捕”和“逮”都是指捉人;“捕”还在可以用于其他动物,如“捕鱼”。“捉”在上古是“握”的意思,大约在唐代才开始使用“捕捉”。

见“棣棣”

【逮至】及至;来到。《墨子·尚同中》:“有苗这制五刑,以乱天下。”

【逮逮】dìdì同“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威仪,不可选也。”

“逮”国语辞典解释

dài

动词
1.及、趕上、達到。例: 「力有未逮」《論語.里仁》「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2.追捕、捉拿。《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禹坐要斬,請逮捕廣漢。」 《明史.卷一六五.丁瑄傳》「田主訴於縣,縣逮(鄧)茂七。不赴。」

介词
及、到。表時間。《左傳.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

dǎi

动词
方言。捉。例: 「逮到」「逮住」「官兵逮強盜」

參見「逮逮」 條。

“逮”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徒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代。
說文及也。
易·繫辭水火相
水火不相入而相及。
書·周官夙夜不
 又正韻追也。
前漢·𠛬法志繫。
辭之所及,則追捕之,故謂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蕩亥切,音迨。與迨同。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大計切,𠀤音第。,安和貌。
禮·孔子閒居威儀
 又叶吐內切,音退。
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膏潤幷愛,跂行畢。考證:〔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膏潤幷受,跂行必。〕 謹照原文受改愛。必改畢。

“逮”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及、及至。

詳解: 從「」,「」聲,本義為及、及至。《說文》:「唐逮,及也。从辵,隶聲。《左傳‧成公十八年》:「晉悼公即位於朝,始命百官,施舍已責,逮鰥寡,振廢滯,匡乏困。」楊伯峻注:「施惠及于鰥夫寡婦。

  「」可表示連及、接續。《國語‧周語上》:「王從之,使於晉者,道相逮也。

  「」也表示逮捕。《史記‧五宗世家》:「請逮勃所與姦諸證左。

  「」也用作介詞,表示趁。《左傳‧定公四年》:「逮吳之未定,君取其分焉。

  「」還用作副詞,表示僅。《漢書‧王莽傳上》:「克身自約,糴食逮給。」顏師古注:「纔得粗及僅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