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文言文意思
“迨”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迨”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ài

“迨”字的古汉语解释

dài

1.动词 等到;到;及。《柳毅传》:“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芙蕖》:“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2.介词 乘;趁着。《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请其未毕陈而击之。”

“迨”国语辞典解释

dài

动词
及、等到。《詩經.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唐.柳宗元〈三戒.序〉:「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


介词
趁、乘。表示時間。《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文選.陸機.弔魏武帝文》「迨營魄之未離,假餘息乎音翰。」

“迨”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𠀤音隶。
爾雅·釋訓,及也。
詩·召南其今兮。
 又與逮同。詳後逮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