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文言文意思
“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菲”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fēi/fěi

“菲”字的古汉语解释

fěi

1.名词 一种蔬菜,属萝卜一类。《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无以下体。”

2.形容词 微薄。萧衍《入屯阅五堂下令》:“食薄衣。”

fēi常“芳菲”连用,形容花草芳香陆龟蒙。《阖闾城北有卖花翁诗》:“十亩芳为旧业。”

féi

通“屝”,草鞋。《乐府诗集·孤孤儿行》:“手为错,足下。”

“菲”国语辞典解释

fěi

名词
一種菜。《爾雅.釋草》「菲,蒠菜。」 晉.郭璞.注:「菲草,生下溼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


形容词
微薄的。例: 「菲薄」「菲酌」「菲儀」《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裡面卻用赤金鑲成,再用漆罩了一層,這分禮可就不菲。」

fēi

形容词
參見「芳菲」「菲菲」 等條。


名词
菲律賓的簡稱。例: 「中菲關係」

fèi

名词
草鞋。通「屝」《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古辭.孤兒行》「手為錯,足下無菲。」

“菲”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妃尾切正韻敷尾切,𠀤音斐。菜名。
說文芴也。
詩·邶風采葑采
郭璞曰: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
 又論語飮食而致孝乎鬼神。
何晏註薄也。
 又揚子·方言惄悵也。
 又集韻父沸切,音狒。義同。
 又與屝通。
禮·曾子問不杖、不、不次。
,草履。
前漢·刑法志履赭衣而不純。
 又集韻芳微切,音霏。草茂貌。
廣韻也。
 又博雅,香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郁郁
 又揚子·太𤣥經白黑
雜也。
後漢·梁鴻傳兮升降。
高下不定也。考證:〔後漢·梁鴻傳于升降。〕 謹照原文于改兮。

“菲”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指蘿蔔一類的菜。

詳解: 從「」,「」聲,指蘿蔔一類的菜。《說文》:「芴也。从艸,非聲。《詩‧邶風‧谷風》:「采葑采菲。」鄭玄箋:「此二菜者,蔓菁與葍之類也。皆上下可食。

  「」也指微薄。《方言》卷13:「菲,薄也。」郭璞注:「謂微薄也。《論語‧泰伯》:「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全句意謂對於禹,我實在找不出缺點來批評他了;他對飲食很簡樸,而盡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時穿的衣服很粗劣,而祭祀時穿得華美,他自己住的宮室很簡陋,而致力於修治溝渠水道。

  「」還有平聲讀法,表示花草芳香。《玉篇‧艸部》:「菲,芳菲也。」 宋蘇軾〈作書寄王晉卿忽憶前年寒食北城之游〉:「別來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見紅日圍。

  「」亦能讀去聲,通作「」,表示草鞋。《禮記‧曾子問》:「不杖,不菲,不次。」陸德明釋文:「菲,一本作屝,草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