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国语辞典解释
gāi
名词1.荒遠之地。《說文解字.土部》:「垓,兼晐八極地也。」 清.段玉裁.注:「兼備八極之地謂之垓。」 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詩三首之一:「書成不得斷國論,但此空語傳八垓。」
2.界限、邊際。漢.揚雄〈衛尉箴〉:「重垠累垓,以難不律。」
3.數目字。古代以十兆為經,十經為垓。見《太平御覽.卷七五〇.工藝部.數》。
“垓”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𠀤音該。說文兼垓八極地也。引春秋國語:天子居九垓之田。
司馬相如·封禪書上暢九垓。
又數名。
風俗通十億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垓。
又界也,守也。
揚雄箴重限累垓,以防暴卒。
又集韻居諧切,音皆。級也,重也。
史記·封禪書大乙壇三垓。
北齊大禘歌三垓上列,四陛旁升。
又地名。
史記·項羽紀漢王圍項羽于垓下。
註垓,堤名,在沛縣。一曰聚邑名。正義,垓是高岡,其聚邑及堤在垓之側,故曰垓。
又叶居之切,音基。
郭璞·遊仙詩嫦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考證:〔周語天子之田九垓。〕 謹照說文原文改爲引春秋國語天子居九垓之田。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