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文言文意思
“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苟(简繁同形)
拼音:gǒu
“苟”字的古汉语解释
gǒu
1.副词 随便;苟且。《鱼我所欲也》:“故不为苟得也。”《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
2.副词 暂且这姑且。《陈情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连词 假设;如果。《陈涉世家》:“苟富贵,勿相忘。”
4.连词 只要。《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苟简】草率而简略。
【苟美】近于美好。
“苟”国语辞典解释
gǒu
副词姑且、暫且。例: 「苟同」 、「苟安」 、「苟延殘喘」 。《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 「恬死百憂盡,苟生萬慮滋。」
形容词
隨便、草率。例: 「一絲不苟」 。
连词
1.如果、假設。《論語.里仁》:「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2.乃、才。《楚辭.屈原.離騷》:「夫惟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名词
姓。如漢代有苟參。
“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廣韻古厚切集韻類篇正韻舉后切,𠀤音垢。說文草也。
又誠也。
魯語夫苟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
又且也。
晏子·雜上篇行廉不爲苟得,道義不爲苟合。
又但也。
揚子·法言非苟知之。
又韓詩外傳指緣謬辭謂之苟。
又磯名。
水經注苟磯,亦曰南陽磯。
又姓。
廣韻漢有苟參。
急就篇苟貞夫。
註苟,草名也。所居饒之,因以爲氏。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苟吻,草名。
又類篇果羽切。
唐韻古音讀矩。
蔡邕·述行賦登高斯賦,義有取兮。則善戒惡,豈云苟兮。翩翩獨征,無疇與兮。
“苟”形意通解
此外,「苟」很容易與「茍」相混淆,宜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