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文言文意思
“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垢(简繁同形)
拼音:gòu
“垢”字的古汉语解释
gòu
1.名词 污秽、肮脏的东西。《屈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
【又】肮脏、不干净的样子。苏洵《辨奸论》:“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2.名词 污辱、耻辱。《左传·宣公十五年》:“国君含垢。”
“垢”国语辞典解释
gòu
名词1.骯髒的東西。例: 「汙垢」 、「牙垢」 、「油垢」 。《文選.陸機.演連珠五〇首之一三》:「朗璞蒙垢,不能吐輝。」
2.瑕疵、缺點。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3.恥辱。《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
形容词
不清潔的。例: 「蓬頭垢面」 。
“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厚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塵滓也。左傳·宣十五年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韓非子·大體篇不洗垢,而察難知。
莊子·大宗師仿偟乎塵垢之外。
又國名。
華嚴經國名無垢,琉璃爲地。
又集韻丘𠋫切,音宼。解垢,詭曲之辭。
又居六切,音匊。中不淨也。
詩·大雅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又叶公戸切,讀若古。
楚辭·哀時命務光自投于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孰魁崔之可久兮,願退身而窮處。
“垢”形意通解
略說: 從「土」,「后」聲,本義為污濁物、穢惡。詳解: 從「土」,「后」聲,本義為污濁物、穢惡。《說文》:「濁也。从土,后聲。」 《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垢」也表示恥辱。《莊子‧讓王》:「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成玄英疏:「垢,恥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