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文言文意思
“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芒”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áng

“芒”字的古汉语解释

máng

1.名词 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

2.名词 刀枪的锋芒。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

3.名词 光芒。任昉《王文宪集序》:“昴宿垂。”

4.形容词 通“茫”,模糊不清。《庄子·盗跖》:“目然无见。”

【引】昏昧无知。《庄子·齐物论》:“其我独,而亦有者乎?”

huǎng

形容词 通“恍”,恍忽。《庄子·至乐》:“乎芴乎,而无从出乎?”

【芒芴】恍恍忽忽;浑浑噩噩。

“芒”国语辞典解释

máng

名词
1.植物名。禾本科芒屬,「芒草」 之古稱,參見「芒草」 條。

2.草木或穀實上的細刺。例: 「稻芒」「麥芒」

3.刀劍鋒利的部分。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4.四射的光線。例: 「光芒萬丈」 。元.虞集〈記夢中〉詩三首之一:「出海雲霞九色芒,金容滉樣水中央。」

5.姓。如戰國時有魏相芒卯。

“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郞切集韻正韻謨郞切,𠀤音忙。
說文,草端也。
玉篇稻麥也。
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種。
種,稻麥也。
易林夏麥𪍿𪍿,霜擊其
 又大貌。
詩·商頌宅殷土
 又多貌。
束皙·補亡詩其稼。
 又罷倦貌。
孟子然歸。
 又光
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
史記·天官書作作有
 又禮·月令其神句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葞,春草。
一名草。
山海經姦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草,可以毒魚。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
世祖更名臨睢。
 又水名。
蜀志·後主傳姜維率衆至水。
 又門名。
水經注穀水逕淸陽門,亦曰門。
 又姓。
史記·秦本紀卯,華陽破之。
卯,魏將。
 又通茫。
詩·商頌洪水
陸機·歎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
 又通邙。
後漢·恭王祉傳葬于洛陽北
 又通鋩。
後漢·陳忠傳氣洩針
張載·七命建雲髦,啓雄
,鋒刃也。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武方切,音亡。義同。
 又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駱。
爾雅作荒。
莊子·至樂篇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又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又韻補母朗切,讀作莽。
道藏歌玉虛範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考證:〔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落。〕 謹按爾雅不作。謹改史記曆書大駱。爾雅作荒。

“芒”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戰國楚系文字或從「」。本義是草木上的細刺。

詳解: 從「」,「」聲。戰國楚系文字或從「」,從「」和從「」無別。本義是草木上的細刺。《說文》:「𦬆,艸耑。从艸,亡聲。」如《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鄭玄注:「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意謂有芒刺的穀物。又如《呂氏春秋.審時》:「(得時之稻)穗如馬尾,大粒無芒。

  「」引申表示刀劍的尖端、刀鋒所在,同「」。段玉裁注:「《說文》無『鋩』字,此即鋒鋩字也。」如《論衡.超奇》:「上自黃帝,下至漢朝,鋒芒毛髮之事,莫不紀載。《漢書.賈誼傳》:「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表示尖端。如《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豪芒」表示毫毛的尖端。《後漢書.郭陳列傳》:「臣聞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隄潰蟻孔,氣泄針芒。

  「」又表示光芒。如《漢書.蒯伍江息夫傳》:「往年熒惑守心,太白高而芒光。《隋書.天文志》:「芒大則人民怒,君子遑遑,小人浪浪,不有亂臣,則有大喪。

  「」同「」,表示模糊不清。如《莊子.盜跖》:「(孔子)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又表示廣大貌。如《詩.商頌.長發》:「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通「」。如《郭店簡.緇衣》簡9:「古(故)心以體灋(廢),君以民芒(亡)。」今本《禮記.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還通「」,表示匆忙。如《孟子.公孫丑上》:「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