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文言文意思
“芃”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芃”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péng

“芃”字的古汉语解释

péng

1.形容词 草木茂盛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我行其野,其麦。”

2.形容词 兽毛蓬松的样子。《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有者狐,率彼幽草。”

“芃”国语辞典解释

péng

形容词
1.草木茂盛。《說文解字.艸部》「芃,艸盛也。」 《詩經.鄘風.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清史稿.卷九十七.樂志四》「蓊鬱元雲渰宸楓,大雨時行黍稷芃。」

2.獸毛蓬鬆雜亂。《詩經.小雅.何草不黃》「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芃”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𠀤音篷。
說文草盛也。
詩·鄘風其麥。
然方盛長。
 又詩·小雅者狐,率彼幽草。
小,獸貌。
,尾長貌。
 又草名。
山海經成侯之山,其草多
 又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𠀤音馮。義同。
 又唐韻古音讀凡,引說文,从艸凡聲。考證:〔詩·衞風其麥。〕 謹照原書衞風改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