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文言文意思
“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蓬(简繁同形)
拼音:péng
“蓬”字的古汉语解释
péng
1.名词 蓬草,又叫飞蓬、蓬蒿。《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又】比喻远方的友人。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形容词 蓬松;散乱。庾信《竹杖赋》:“子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3.名词 莲蓬。《芙蕖》:“乃复蒂下生蓬。”
【蓬户】编蓬为门,比喻贫陋之室。
【蓬颗】长蓬草的土块,也指坟墓。
【蓬心】肤浅之见,常用作谦辞。
“蓬”国语辞典解释
péng
名词1.植物名。菊科飛蓬屬,「飛蓬」 之古稱。參見「飛蓬」 條。
2.姓。如漢代有蓬球。
形容词
散亂的樣子。例: 「蓬頭垢面」 。漢.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
“蓬”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𠀤音髼。詩·召南彼茁者蓬。
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又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註亂也。
又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
傳盛貌。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又州名。
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又姓。
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又韻補叶皮江切,音龎。
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又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
集韻籀文作𦮔。
“蓬”形意通解
略說: 「蓬」又作「莑」,從「艸」,「逢」聲,本義為蓬草。詳解: 「蓬」又作「莑」,從「艸」,「逢」聲,本義為蓬草,葉形似柳葉,邊緣有鋸齒,花外圍白色,中心黃色。《說文》:「蓬,蒿也。从艸,逢聲。莑,籒文蓬省。」《詩.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可表示蓬鬆、散亂。《山海經‧海內經》:「玄狐蓬尾。」
「蓬」也可指某些植物果實的外苞。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荏蓼》:「荏子,秋未成,可收蓬於醬中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