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文言文意思
“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神(简繁同形)
拼音:shén
“神”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én
1.名词 神灵。《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
【又】人死后变成的“精灵”。《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
2.名词 精神。《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3.名词 神采;动人的表情。《林黛玉进贾府》:“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4.形容词 神奇;神异。《活板》:“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神明】⒈人的聪明才智。⒉敬称神灵。
【神气】人的表情。也指人的精神面貌。
【神器】帝王的王位。
“神”国语辞典解释
shén
名词1.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稱為「神」 。例: 「山神」 、「天神」 、「海神」 。
2.聖賢或所崇拜的人死後的精靈也稱為「神」 。《後漢書.卷四十四.張禹傳》:「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於濟涉。」
3.人的精氣或注意力。例: 「留神」 、「傷神」 、「聚精會神」 。
4.姓。如漢代有神曜。
形容词
稀奇、玄妙、不平凡的。例: 「神童」 、「神機妙算」 。
“神”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𠀤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又神明。
書·大禹謨乃聖乃神。
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
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
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又諡法。
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又姓。漢騎都尉神矅。
又升人切,音伸。
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
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又叶時連切,音禪。
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
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
註神,叶時連切。濱,叶𤰞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𥓓多作𥛠,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神”形意通解
略說: 「神」從「示」,「申」亦聲。「申」象閃電,古人以為變幻莫測的閃電是天神所施發,「示」(象神主牌位)也是意符。「神」的本義是天神、神祇。詳解: 「神」從「示」從「申」,「申」亦是聲符。「申」象閃電之形,古人以為變幻莫測的閃電是天神所施發,故用「申」來表示「神」,後來加「示」為意符,分化出神祇的「神」。本義是神祇、天神。後來又表示魂魄、精神、心神等。
金文表示神祇,㝬鐘:「皇上帝百神」。寧簋:「其用各(格)百神」,表示用來招請神祇。陳[貝方]簋:「𩲡(鬼)神」。又指祖先,此鼎:「文申(神)」,𤼈鐘:「文神」,井叔鐘:「用喜樂文神人」,即鐘銘上所說的前文人,是對先人的敬稱。古代對故去的先人亦稱「神」,故又稱前文人為「文神」(陳秉新)。郭靜雲認為周代開始才把祖先稱為「神人」。
戰國文字也用作本義,《上博竹書五.競建內之》簡7:「天不見雨,地不生龍,則訴諸鬼神,曰:天地明棄我矣。」
又讀為「電」,《銀雀山漢簡.王兵》:「動如雷神(電),起如蜚(飛)鳥,往如風雨」,《管子.七法》:「故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發之如風雨。」《管子.幼官》:「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稱材,說行若風雨,發如雷電。」「神」、「電」皆從「申」聲,故可通用(參王輝)。
《說文》:「𥛃(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聲。」張日昇認為雷電使空氣產生氮化物,足以肥田,利於植物生長,故《說文》認為「神」的本義是天神引出萬物者。先民不知其故,以為雷電後植物茂盛,乃天神之力,故以「申」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