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文言文意思
“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效(简繁同形)
拼音:xiào
“效”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ào
1.动词 模仿;效法。《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2.动词 奉献;献出。《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3.动词 效验;验证。《订鬼》:“何以效之?”
4.名词 证明。《采草药》:“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5.名词 效果。《六国论》:“燕虽小国而后亡,期用兵之效也。”
6.名词 任务。《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7.动词 见效。《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效首】被斩首。
【效尤】明知有错误而仿效之。
“效”国语辞典解释
xiào
动词1.摹仿。例: 「東施效顰」 、「上行下效」 。唐.王勃〈滕王閣序〉:「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2.致送、奉獻。例: 「效勞」 、「效力」 、「效忠」 。《韓非子.五蠹》:「獻圖則地削,效璽則名卑。」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誠欲效其款款之愚。」
名词
1.功用。例: 「功效」 、「藥效」 、「見效」 。《淮南子.脩務》:「夫聖人之心,日夜不忘於欲利人,其澤之所及者,效亦大矣。」 《紅樓夢》第一一回:「今日頭眩的略好些,別的仍不見怎麼樣大見效。」
2.徵驗。《淮南子.脩務》:「哭者,悲之效也。」 漢.王充《論衡.雷虛》:「夫論雷之為火有五驗,言雷為天怒無一效。」
xiào
动词摹仿、效法。同「效」 。例: 「仿傚」 。《詩經.小雅.鹿鳴》:「君子是則是傚。」 《漢書.卷三七.季布傳》:「使後為人臣無傚丁公也。」
“效”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𠀤音校。說文象也。
玉篇法效也。
廣韻學也。
增韻放也。
易·繫辭效法之謂坤。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效尤。
又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註效,猶呈也。
又左傳·文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
註效,猶致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後效官。
註效,授也。
又廣韻效驗也。
前漢·藝文志儒者,己試之效。
又廣韻效力也。
前漢·韓信傳願效愚忠。
又類篇一曰功也。
前漢·尹賞傳追思其功效。
又增韻勉也。
韻會一曰具也。
九經字樣作効者訛。
韻會效,亦作傚。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許雙押。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揚子·方言效烓,明也。
又下巧切,音佼。事露也。
說文从攴作效。效字原从攴作。
“效”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效」從「攴」表示用棍督促、策勵,教人效法。本義是效法。詳解: 甲金文「效」從「攴」,「交」聲。「攴」表示執棒或鞭打擊。「效」字會用棍督促、鞭策,教人效法。「交」象兩腿相交之人,在此作聲符。本義是效法。不過,甲金文部分字形中的「交」寫得近乎「矢」,遂有學者解之為箭矢製作需要效法云,白川靜則認為象矯正弓箭之形,姑存二說。
「效」本義疑為「效法」,後來這一原始意義的「效」被加注「人」旁而成「傚」,但「效」字後來引申出許多其他用法,如「效果」、「效忠」等,都不宜寫成「傚」。「教」、「學」、「效」的音義皆近,學習、教導都牽涉到仿傚,學習是效法師長,虛心接受教導。教育的起步也是讓小孩學習模仿。
甲金文用作人名,效父簋:「效父」。又讀作「教」,表示教導,毛公鼎:「善效乃友正」,「友」是僚屬,「正」是長官,意謂好好教導同僚、下屬。
《說文》:「效,象也。从攴,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