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言文意思
“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笔”字

繁体:简化方式:另造新字

拼音:

“笔”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写字、画画等的工具。与纸、墨、砚合称为文房四宝。

2.动词 书写;记载。《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录。”

3.名词 笔迹;书画墨迹。《新唐书·李白传》:“观公奇妙,欲以藏家尔。”

4.名词 散文。《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以为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

“笔”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寫字、畫圖的用具。例: 「毛筆」「鋼筆」「蠟筆」「水彩筆」

2.筆畫。例: 「起筆」「筆順」「走筆至此」

3.文章的寫作技巧。例: 「伏筆」「敗筆」「驚人之筆」

4.古稱無韻、實用之文為「筆」《南史.卷五七.沈約傳》「謝玄暉善為詩,任彥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5.詞: (1)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例: 「畫幾筆潑墨山水」 。(2)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例: 「一筆錢」「兩筆獎學金」 。(3)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例: 「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动词
寫作、記述。《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形容词
直的。例: 「筆挺」「筆直」

“笔”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考證: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
 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

“笔”形意通解

略說: 初文作「」,後增義符「」。「」從「」從「」,本義是書寫工具。

詳解: 初文作「」,後增義符「」。「」從「」從「」,本義是書寫工具。《說文》:「筆,秦謂之筆。从聿从竹。」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46背-2:「鬼恒從人游,不可以辭,取女筆以拓之,則不來矣。」「女筆」指「女人所用之筆」。古人有插筆於首的習慣,這裡的「」指插在頭上用來避邪驅鬼的筆。(劉釗)又如《漢書.薛宣朱博傳》:「久之,召見功曹,閉閤數責以禁等事,與筆札使自記。

  「」引申表示書寫、寫作。《釋名.釋書契》:「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如《史記.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文選.郭景純〈江賦〉》:「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也表示寫作的技巧、文筆。如《論衡.自紀》:「口辯者其言深,筆敏者其文沉。《魏書.袁翻傳》:「父宣,有才筆,為劉彧青州刺史沈文秀府主簿。

  「」表示筆迹、書畫墨迹。如《新唐書.李白傳》:「觀公筆奇妙,欲以藏家爾。《夢溪筆談.書畫》:「相國寺舊畫壁,乃高益之筆。

  「」可特指散文,與韻文相對。如《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唐代趙璘《因話錄.商部下》:「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於五言,時號孟詩韓筆。

  「」還可作量詞。如元代關漢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二折:「他使那千般貞烈,萬種恩情,到如今一筆都勾。《紅樓夢》第72回:「因前日老太太生日,我看古董賬上還有這一筆 ,卻不知此時這件東西著落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