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文言文意思
“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达”字

繁体:简化方式:声旁替代

拼音:

“达”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通畅。《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

【引】<形使动>使……通畅。《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气。”

2.动词 到;到达。《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促织》:“自昏曙,目不交睫。”

3.动词 传达;送到。《柳毅传》:“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君以书授之,命宫中。”

4.动词 通晓,明白。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其亦不于理矣。”《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几,人知命。”

5.形容词 豁达;心怀宽阔。《汉书·高帝纪》:“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

6.形容词 显达;显贵。《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于诸候。”《陈情表》:“本图宦,不矜名节。”

7.名词 有道德、学有问的人。《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执经叩问。”

“达”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通。例: 「直達車」「四通八達」《呂氏春秋.孟春紀.重己》「理塞則氣不達,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

2.到。《書經.禹貢》「浮于淮泗、達于河。」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實現、完成。例: 「目的已達」

4.表現。例: 「詞不達意」

5.通曉事理。《論語.雍也》「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

6.告訴。例: 「傳達」「轉達」

形容词
1.顯達、顯貴。例: 「達官貴人」《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2.常行不變。例: 「達德」「達道」《禮記.三年問》「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

3.豁達、宏達。例: 「達人」「達見」

副词
遍。《書經.召誥》「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


名词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達子,明代有達云。

形容词
挑達:(1)往來自由。《廣韻.入聲.曷韻》「達,挑達,往來貌。」 唐.王維〈贈吳官〉詩: 「不如儂家任挑達,草屩撈蝦富春渚。」 (2)行為輕薄放縱。晉.干寶《搜神記》卷五:「蔣子文者,廣陵人也,嗜酒好色,挑達無度。」 也作「佻達」「佻㒓」

“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他計切,音替。
字林足滑也。
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𤰞
,滑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闥。與㒓同。
博雅逃也。一曰行不相遇。
 又陁葛切,音達。與達同。通也。一曰迭也。
俗作迖、迏,𠀤非。考證:〔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𤰞。〕 謹照原文瘱改瘱。

“达”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與《說文》或體形同,「」是聲符。象一人在大路上行走,含通達、到、至等義(參《漢字圖解》)。

詳解: 甲骨文從「」從「」,與《說文》或體形同,「」是聲符。象一人在大路上行走,含通達、到、至等義(參《漢字圖解》)。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從「」從「」從「」,構形初義不明。

  齊系金文不從「」而從◎從「」,字形有所訛變,楚系文字從「」從兩橫從「」,趙平安指出兩橫和「」皆為飾筆,戰國文字習見。

  金文表示討伐,史牆盤:「達(撻)殷畯民」,《尚書.顧命》:「用克達殷集大命」,「達殷」當讀「撻殷」,《詩.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經典釋文》引韓詩「撻,達也。」又用作人名。

  楚簡表示通達、發達,《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窮達以時」,表示窮困和發達視乎時機和際遇。

  此外,趙平安認為甲骨文舊釋為「」的字就是「」字,表示撻伐和「讓……來」、「讓……去」的意思。姑備一說。

  《說文》:「達,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