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籴”文言文意思
“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糴简化方式:删改部件或笔画
拼音:dí
“籴”字的古汉语解释
dí
动词 买进谷米,跟“粜”相对。陆游《初夏杂兴》:“闷里家书到,贫时籴贾平。”《陈州粜米》:“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称。”
“籴”国语辞典解释
dí
动词買入穀物。與「糶」 相對。元.陳泰〈集民謠〉二首之一:「縣官催租吏胥急,糴粟輸官莫論直。」
名词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糴筏。
“籴”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糴字省文。又昨合切,音雜。不一也。
莊子·天下篇鳩籴天下之川。通作雜。(糴)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廣韻入米也。左傳·莊二十八年臧孫辰告糴于齊。疏買穀曰糴。告糴者,將貨財告齊以買穀。孟子無遏糴。
又檄糴,疾貌。潘岳·笙賦懰檄糴以奔邀。
又字彙補與滌同。揚雄·蜀都賦糴米肥䐗。註糴米,言養之以米,所以滌其穢。䐗,豕也。
又集韻徒刀切,音鞉。姓也。左傳·成十年晉侯使糴茷如楚。
又五音集韻直略切,音著。義同。 集韻或作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