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文言文意思
“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粪”字

繁体:简化方式:删改部件或笔画

拼音:fèn

“粪”字的古汉语解释

fèn

1.动词 扫除;除土。《荀子·强国》:“堂上不,则郊草不芸。”

2.名词 粪便。贾思勰《齐民要述·耕田》:“其美与蚕矢熟同。”

【又】名词作状语。用粪灌溉。《采草药》:“一田之稼,则溉者先芽。”

【粪除】打扫;清除。《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将使归宗祧以事君。”

“粪”国语辞典解释

fèn

动词
1.掃、棄。《說文解字.𠦒部》「糞,棄除也。」 《左傳.昭公三年》「自子之歸也,小人糞除先人之敝廬,曰子其將來。」 宋.陸游〈智者寺興造記〉:「事廢不舉,地茀不糞,棟撓柱腐。」

2.施肥。《禮記.月令》「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名词
1.屎,動物的肛門排泄物。例: 「鳥糞」「牛糞」 。元.馬致遠〈耍孩兒.近來時買得匹蒲梢騎套.四煞〉:「拋糞時教乾處拋,尿綽時教淨處尿。」

2.肥料。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六.農事.營治上》「劚起宿土,雜以蒿草,火燎之,以絕蟲類,併得為糞。」

“粪”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問切,音奮。穢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榮季曰:是糞土也。
史記·貨殖傳貴出如糞土。
 又治也,培也。
禮·月令可以糞田疇。
壅苗之根也。
荀子·致仕篇樹落糞本。
 又掃除也。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
左傳·昭三年張趯使謂太叔曰:糞除先人之敝廬。
荀子·經國篇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
糞,除也。
 又非問切,音分。掃棄之也。
韓愈文糞除天下山川。
集韻又作𥻎𡐢𡏙坋𡓴𣀰𡏰。
韻會本作,隷作糞。或作𢹔。亦作拚,又作𡊄。
玉篇作𥻔。
海篇作𥼢。
字彙補作𥻪。𥼢字原作米下黑,或𥼯字。

“粪”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雙手持筲箕,以盛垃圾,表示灑掃除塵。本義是掃除。

詳解:」的本義是掃除、打掃。《禮記.曲禮上》:「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陳澔集說:「糞,除穢也。」意謂凡是幫長者打掃的禮節,必須把掃把放在筲箕的上面,並用衣袖遮蔽而引退,不讓塵土沾到長者。清張岱《陶庵夢憶.范與蘭》:「花謝,糞之滿箕,余不忍棄。」意謂花朵凋謝,掃滿了筲箕,我不忍心委棄。

  「」甲骨文從「」從「」從數點(◎)。「」象兩手,「」為「」之初文,數點象穢物糞便;會以手推簸箕掃除穢物,本義是掃除。甲骨或加從「」,會手持掃帚及簸箕清除垃圾。《說文》:「糞,棄除也。从廾推𠦒,棄釆也。官溥說:似米而非米者,矢字。」段玉裁注:「古謂除穢曰糞。今人直謂穢曰糞,此古義今義之別也。」又云:「合三字會意。」卜辭用為地名。

  秦簡「」用作本義,表示棄除。《睡虎地.秦律十八種.金布律》:「取不可葆繕者,乃糞之。

  「」小篆作「𨤝」,「𠦒」是「」(箕)的訛變。《說文》:「𠦒,箕屬。

  「」本義是掃除穢物,引申表示穢土、污泥。《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意謂腐爛的木頭不可雕刻,糞土的牆壁不可粉飾。

  「」後來又表示大便。《正字通.米部》:「糞者,屎之別名。」「」作為肥料,引伸又有以糞施肥之意。《廣雅.釋詁》:「糞,饒也。」王念孫疏證:「糞之言肥饒也。《禮記.月令》:「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彊。」參見「𡊄」、「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