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文言文意思
“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黩”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黩”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污浊。孔稚珪《北山移文》:“先贞而后。”(先前坚贞,后来却变成污秽了。)

【引】黑色。左思《吴都赋》:“林木为之润。”

2.形容词 轻慢;亵渎。《公羊传·桓公八年》:“则不敬。”

【引】过滥。《后汉书·陈蕃传》:“且祭不欲数,以其易故也。”

3.动词 贪污。《南史·萧思话传》:“历十二州,所至虽无皎皎清节,亦无秽之累。”

【黩货】贪财。

【黩近】亲近。

“黩”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汙垢。南朝宋.傅亮〈潘尚書僕射表〉:「上增國垢,下招私黷。」


形容词
汙穢。《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乍迴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後黷。」


动词
1.輕慢、不恭敬。《書經.說命》「黷于祭祀。」 《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進不黨以讚己,退不黷於庸人。」

2.貪求。《南史.卷四九.劉懷珍傳》「及累為州郡,頗黷財賄。」 唐.柳宗元〈封建論〉:「列侯驕盈,黷貨事戎。」

3.輕妄、濫用。例: 「窮兵黷武」 。唐.柳宗元〈駮復讎議〉:「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

“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徒谷切韻會正韻杜谷切,𠀤音獨。
說文握持垢也。
玉篇數也,垢也,蒙也。
正韻濁也,慁也。
書·說命黷于祭祀,時謂弗欽。
前漢·枚臯傳媟黷貴幸。
師古曰黷。污濁也。
 又賈逵國語註黷,媟也。
廣雅狎也。
 又玉篇黑也。
正字通黝貌。
左思·吳都賦林木爲之潤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