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文言文意思
“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恢(简繁同形)
拼音:huī
“恢”字的古汉语解释
huī
1.形容词 宽广;广大。《荀子·非十二子》:“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
2.动词 发扬;扩大。《出师表》:“恢弘志士之气。”
3.动词 收复;恢复。顾炎武《东明见闻录》:“就西粤恢中原,则一隅甚大。”
4.形容词 通“诙”,说话有趣,引人发笑。王充《论衡·本性》:“恢谐剧谈,甘如饴蜜。”
【恢恢】⒈宽阔广大的样子。⒉很宽绰的样子。
【恢奇】⒈壮伟特出。⒉指语言恣肆奇妙。⒊指治国奇策。
“恢”国语辞典解释
huī
动词1.擴大、張大。《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下》:「恢我疆宇,外博四荒。」 宋.陸游〈寒夜歌〉:「誰施赤手驅蛇龍?誰恢天網致鳳麟?」
2.回復、收復。參見「恢復」 條。
形容词
1.廣大、寬弘。例: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唐.陳叔達〈答王績書〉:「雖人倫王化,備列元經,而恢談碩議,或不可捨。」
2.完備。《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有識則有不備矣,有事則有不恢矣。」
“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苦回切集韻正韻枯回切,𠀤音魁。說文大也。从心灰聲。
韻會謂志大也。
又增韻大之也。
又玉篇集韻韻會𠀤苦虺切。
集韻大也。一曰恢恑,譎怪。
又叶空胡切,音枯。
道藏歌五老監䰟戒,心端情自恢。身度水火官,名入九龍廬。
或作㷇。
“恢”形意通解
略說: 從「心」,「灰」聲,本義為弘大、寬廣。詳解: 從「心」,「灰」聲,本義為弘大、寬廣。《說文》:「大也。从心,灰聲。」《荀子‧非十二子》:「恢然如天地之苞萬物。」
「恢」可表示擴大、弘揚。《左傳‧襄公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
「恢」也表示張開、張布。《陳書‧後主紀》:「頻恢天網,屢絕三邊,元元黔庶,終罹五辟。」
「恢」還表示周備。《呂氏春秋‧君守》:「有識則有不備矣,有事則有不恢矣。」高誘注:「恢,亦備也。」
「恢」亦表示恢復、收復。《水滸傳》第111回:「次日,邢政引軍來恢奪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