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文言文意思
“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遂”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uì

“遂”字的古汉语解释

suì

1.名词 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

2.动词 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

3.动词 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五谷殖。”

4.动词 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者也。”

5.动词 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不改,方思仆言。”

6.副词 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副词 于是;就。《愚公移山》:“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遂”国语辞典解释

suì

动词
1.稱心、滿足。例: 「諸事不遂」《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長卿久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紅樓夢》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2.順從、順應。例: 「半身不遂」《國語.周語下》「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

3.成功、成就。例: 「殺人未遂」 。唐.柳宗元〈瓶賦〉:「功成事遂,復於土泥。」 《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男兒未遂平生志,且樂高歌入醉鄉。」

4.進、通達。《易經.大壯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5.薦舉、進用。《書經.仲虺之誥》「佑賢輔德,顯忠遂良。」 《禮記.月令》「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

6.生長。《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7.盡、止。《禮記.曲禮上》「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副词
1.終究、竟然。《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

2.就、於是。《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 《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國三十,遂霸西戎。」

名词
1.遠郊、郊外。《書經.費誓》「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 《禮記.王制》「不變,移之遂,如初禮。」

2.小溝。《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溝間有洫,洫間有遂。」

3.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儀禮.大射禮》「袒決遂,執弓右,挾之出。」

suí

(一)之又音。

“遂”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穟。
廣韻達也。
禮·月令慶賜行,毋有不當。
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
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萬物之宜。
 又進也。
易·大壯不能退,不能
書·仲虺之誥顯忠良。
良則進之也。
 又成也,從志也。
禮·月令百事乃
,猶成也。
詩·衞風言旣矣。
 又稱也。
詩·曹風其媾。
 又竟也。
前漢·𨻰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
 又盡也。
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
,闔之盡也。
 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
詩·邶風問我諸姑,及伯𡛷。
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伐楚。
 又擅成事也。
易·家人無攸
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事。
 又舒肆之貌。
詩·衞風容兮兮。
 又物生出曰
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
 又前漢·胡母生傳弟子之者。
師古註,謂名位成達者。
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而來過我。
 又充備也。
禮·鄕飮酒義節文終焉。
 又順也。
周語八風。
 又正韻因循也。
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
 又鄕,郊外地。
周禮·地官·五縣爲,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
 又小溝也。
周禮·地官·夫閒有上有徑。
 又人,官名。
 又國名。
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
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考證:〔詩·衞風問我諸姑,及伯𡛷。〕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又前漢·孟卿傳弟子之者。〕 謹按所引見胡母生傳不在孟卿傳,孟卿改胡母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也。〕 謹照原文也改焉。〔周禮·地官·大司徒五縣爲,王國內有六鄕〕 謹按所引出人大司徒改人。

“遂”形意通解

《說文》:「亾也。从辵㒸聲。𨔱,古文遂。

  金文多借「」表「」,《說文》」的古文正是「」字的異體,這是因為先秦借「」來表示「」,故誤收「」字於「」條下。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