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沓”国语辞典解释
tà
动词相合。《文選.揚雄.羽獵賦》:「天與地沓。」
副词
眾多而重複。例: 「雜沓」 、「紛至沓來」 。
名词
量詞。計算重疊的書、紙的單位。例: 「他將舊報紙一沓一沓的整理好。」 《里語徵實.卷上.一字徵實》引《避暑錄話》:「晏元獻平居不棄一紙,雖封皮亦十百為沓。猶今之言一套也。書稱幾沓本此。」
tà
參見「雜遝」 條。“沓”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達合切,音䵬。說文語多沓沓,若水之流。
又水沸溢也。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爲沓。
又重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乂合也。
揚雄·羽獵賦出入日月,天與地沓。
註言若天地相連合也。
又冒也,貪也。
唐書·王琳傳酋領沓墨。
又弛緩意。
孟子泄泄猶沓沓也。
又水名。遼東有沓水,沓縣因以名。
又姓。
北史·孝義傳沓龍超。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託合切,音錔。義同。一曰行擊鼓也。
“沓”形意通解
甲金文從「水」從「口」,金文「水」旁略異,與「眔」字所從形同。構形初義不明。一說會口若懸河之意(徐鉉、徐在國),徐鉉曰:「語多沓沓,若水之流」。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意義不詳。《說文》:「沓,語多沓沓也。从水从曰。遼東有沓縣。」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