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舁”国语辞典解释
yú
动词1.抬舉、扛抬。《三國志.卷一三.魏書.鍾繇傳》:「時華歆亦以高年疾病,朝見皆使載輿車,虎賁舁上殿就坐。」 《聊齋志異.卷八.陳錫九》:「意料女必死,遂舁歸錫九。」
2.裝載。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 「車載牲牢甕舁酒,並召賓客延鄒枚。」 《金史.卷一二七.隱逸傳.宋可傳》:「因呼妻子舁金歸之,鄉里用是重之。」
“舁”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說文共舉也。
徐曰用力也。兩手及爪皆用也。
又正韻轝車也。
又集韻苟許切,音舉。
又正韻羊茹切,音豫。義𠀤同。
集韻或作𢌱。◎按字彙譌入五畫,非。今改正。
“舁”形意通解
略說: 「舁」字的小篆從四隻手,表示四手並舉。詳解: 小篆表示四手並舉。《說文》:「共舉也,從𦥑從廾,凡舁之屬皆從舁,讀若余。」
請注意此中的「𦥑」並非臼齒的「臼」,而是兩隻手並舉之形,故字的下面應不相連。
上面兩手與下面兩手(廾)合共四手,象並舉之形。一說象(二人)上面兩手與下面兩手互相交付之形,是給與之「與」的初文。
舁後來成為許多字的組成部件。參見「與」,參見「興」,參見「輿」。參見「𦥑」。參見「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