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文言文意思
“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月(简繁同形)
拼音:yuè
“月”字的古汉语解释
yuè
1.名词 月亮。《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名词 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名词 月份。《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月旦】农历每月初一日。品评人物。
【月桂】⒈岩桂之一种,四季开花,又名真桂。⒉月亮。
“月”国语辞典解释
yuè
名词1.月亮、月球。例: 「新月」 、「殘月」 、「日月星辰」 。
2.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3.計時單位,約為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時間。陽曆月為大月31日,小月30日(二月除外),一年有十二個月。陰曆則以月球相位變化週期而制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4.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容词
1.圓形像月亮的。例: 「月餅」 。《新唐書.卷一三六.列傳.李光弼》:「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每月的。如:「月會」 、「月刊」 、「月薪」 。
“月”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
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
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
禮·祭義月生於西。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
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
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又洪範二曰月。
傳所以紀一月。
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禮·禮運月以爲量。
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又外國名。
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又韻補叶危睡切。
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又叶魚橘切。
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
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月”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半月之形。本義是月亮。基於月有盈虧的周期,後來月字也表示曆法中年月的月。詳解: 甲金文象半月之形。本義是月亮。基於月有盈虧的周期,後來月字也表示曆法中年月的月。
甲骨文表示月亮,如《合集》11483正:「之夕,月㞢(有)食。」「月有食」即月蝕。甲金文也用作記曆單位詞,表示月份。如《合集》5658正:「鼎(貞):今十一月帝不其令雨。」曶鼎:「隹(唯)王元年六月。」
「月」和「夕」本來以相同的字形表示,月形中有沒有一點沒有分別。後因異體分工,便以月形中有一點表示「月」,月形中沒有一點表示「夕」,分化成兩個不同形的字。(裘錫圭)參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