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文言文意思
“祖”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祖(简繁同形)
拼音:zǔ
“祖”字的古汉语解释
zǔ
1.名词 祖庙;宗庙。《尚书·舜典》:“受终于文祖。”
2.名词 祖先。桓宽《盐铁论·结合》:“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
3.名词 祖父。《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名词 开始。《察变》:“此区区一小草耳,若迹其祖始,远及洪荒。”
5.动词 效法。《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6.动词 出行时祭祀路神。《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本】书籍或者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
【祖考】祖先。
【祖师】一派学术、技艺、宗教的创始人。
【祖述】阐述前人的行为学说,并加以效法。
【祖送】饯行;送行。
【祖席】送别的宴席。
“祖”国语辞典解释
zǔ
名词1.稱謂。用以尊稱父母親的父母。例: 「祖父母」 、「外祖父母」 。《荀子.成相》:「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2.通稱先代的人。例: 「遠祖」 、「先祖」 。
3.祭祀始祖神主的廟。《荀子.成相》:「紂卒易鄉啟乃下,武王善之,封之於宋立其祖。」 《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是以古之人君謀事必就祖,發政占古語,重作事也。」
4.事物的創始者。例: 「鼻祖」 。《周禮.春官.籥章》:「祈年于田祖。」 漢.鄭玄.注:「田祖,始耕田者,謂神農也。」
5.姓。如漢代有祖沂。
动词
1.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稱為「祖」 。《詩經.大雅.韓奕》:「韓侯出祖,出宿于屠。」 《左傳.昭公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 晉.杜預.注:「祖,祭道神。」
2.餞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杜預之荊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 唐.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3.宗仰、效法。《戰國策.韓策二》:「秦王必祖張儀之故謀。」 《漢書.卷三〇.藝文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4.熟悉。《國語.魯語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祖”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則古切集韻韻會總古切正韻總五切,𠀤音組。玉篇父之父也。
又先祖,始祖,通謂之祖。
詩·小雅似續妣祖。
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
又說文始廟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
又廣韻始也,上也,本也。
禮·中庸祖述堯舜。
仲尼燕居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
前漢·食貨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饑。
孟康註謂黎民始饑也。
又法也。
禮·鄕飮酒義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
又習也。
魯語祖識地德。
又祭道神曰祖。共工之子曰修,好遠遊,舟車所至,靡不窮覽,故祀以爲祖神。祖者,徂也。
詩·大雅仲山甫出祖。
註祖,將行犯軷之祭也。
左傳·昭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
又姓。祖已之後,出范陽。
又集韻咨邪切,音𦊨。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厲縣。
又神名。
山海經祖狀之尸。
註音如柤棃之柤。
又叶阻渚切,音樹。
張衡·東京賦敺以就役,惟力是視。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漢,而欣戴高祖。
“祖”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示」,「且」聲。「且」象用來切肉、載肉的架子(即「俎」),陳肉在俎上獻祭,是古代的一種祀典,故從「示」。本義疑為置肉於俎上以祭。後假借為「祖」,表示祖先。詳解: 金文從「示」,「且」聲。「且」象用來切肉、載肉的架子(即「俎」),陳肉在俎上獻祭,是古代的一種祀典,故從「示」。本義疑為置肉於俎上以祭。後假借為「祖」,表示祖先。
金文表示祖先,䜌書缶:「以祭我皇祖」。中山王鼎:「先祖」。又表示祖父,叔尸鐘:「用亯于其皇祖皇妣,皇母皇考。」指祭享美好的祖父、祖母和先母、先父。
戰國竹簡用作人名,《上博竹書三.彭祖》簡1:「彭祖曰」。「彭祖」是傳說中的古代養生家,活了七、八百歲。又通假為「詛」,表示詛咒、咒駡,《上博竹書六.競公瘧》簡10:「夫婦皆祖(詛)」。
《說文》:「祖,始廟也。从示,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