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文言文意思
“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迭(简繁同形)
拼音:dié
“迭”字的古汉语解释
dié
1.副词 交替地;轮流地。《旧唐书·黄巢传》:“南衙、北司迭相矛盾。”
2.助词 及。董解元《西厢记》:“一个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
yì
1.动词 通“轶”。袭击。《左传·成公十三年》:“迭我殽也。”
2.动词 通“逸”。奔跑。《孔子家语·颜回》:“其马将必迭。”
“迭”国语辞典解释
dié
动词1.輪流、更替。例: 「更迭」 。《詩經.邶風.柏風》:「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2.止。《水滸傳》第一回:「奔到廊下,只見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3.及、達到。宋.吳文英〈瑞鶴仙.淚荷拋碎璧〉詞: 「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董西廂》卷二:「一個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
副词
1.交替、輪流。《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剛柔迭用,喜慍分情。」
2.屢次、接連。例: 「迭遭挫敗」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族居遞奏,金鼓迭起。」 《文選.干寶.晉紀總論》:「國政迭移於亂人,禁兵外散於四方。」
“迭”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𠀤音絰。說文更迭也。
易·繫辭迭用柔剛。
詩·邶風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禮·禮運五行之動,迭相竭也。
又與軼通。
左傳·成十三年迭我殽地。
註迭,侵突。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與逸通。
家語馬將迭。
又與佚通。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叶徒帝切,音地。
王筠詩緣巖蔓芳杜,迴崖掩綠蕙。嘉禾挺臯蘇,奇香發迷迭。
註迷迭,香名。出大秦國。
“迭”形意通解
略說: 從「辵」,「失」聲。本義是交替、更替。詳解: 從「辵」,「失」聲。本義是交替、更替。《說文》:「迭,更迭也。从辵,失聲。」《廣雅.釋詁三》:「迭,代也。」如《莊子.天運》:「四時迭起,萬物循生。」《史記.李斯列傳》:「諸侯尚眾,周德未衰,故五伯迭興,更尊周室。」
「迭」引申表示多次、屢次。如《呂氏春秋.知分》:「以處於晉,而迭聞晉事。」高誘注:「居於晉,數聞三晉之事。」
「迭」通「軼」。如《左傳.成公十三年》:「迭我殽地,奸絕我好。」「迭」表示侵襲。又如《鹽鐵論.國疾》:「禹出西羗,文王生北夷,然聖德高世,有萬人之才,負迭群之任。」張之象注:「迭,通作軼。」在此表示超越。
「迭」又指堆積、重疊。如南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捕狸法》:「然狸性至靈,每於穴中迭土作臺以處,且可障煙;夏月則於臺下避暑,可謂巧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又把年、月迭起指頭算一算看,笑道:『立議之時到今一十八年,此女已是十九歲,正當妙齡,不知成親與未成親?』」
「迭」可作副詞,表示及。如《朱子語類.卷七十二》:「到這時節去不迭了,所以危厲。」《三國演義》第30回:「袁紹披甲不迭,單衣幅巾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