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文言文意思
“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迩”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ěr

“迩”字的古汉语解释

ěr

1.形容词 近。《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冯婉贞》:“既而敌行益。”

2.动词 亲切;接近。《尚书·仲虺之诰》:“惟王不声色,不殖货利。”韩愈《释言》:“公正则不谗邪。”

3.形容词 浅近。《问说》:“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言。”

“迩”国语辞典解释

ěr

名词
近處、眼前。例: 「名聞遐邇」《紅樓夢》第一八回:「展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


动词
接近、親近。《書經.仲虺之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 唐.韓愈〈釋言〉:「夫聰明則聽視不惑,公正則不邇讒邪。」


形容词
親近的。《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

“迩”康熙字典解释

同邇,俗省。(邇)〔古文〕𨖹廣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正韻忍止切,𠀤音爾。說文近也。書·舜典柔遠能邇。詩·周南父母孔邇。左傳·文十七年以𨻰、蔡之密邇於楚。
 又通作爾。詩·大雅莫遠具爾。爾,近也。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揖而移之近之也。 說文別作𨖹,俗省作、𨒛。𨖹字从臸作。
(邇)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

“迩”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說文》古文作「」。「」是「」的省形,字形見戰國楚簡。本義是近。

詳解: 從「」,「」聲。《說文》古文作「」。「」是「」的省形,字形見戰國楚簡。本義是近。《爾雅.釋詁》:「邇,近也。《說文》:「邇,近也。从辵,爾聲。迩,古文邇。」如《上博竹書一.緇衣》簡22:「此㠯(以)迩(邇)者不惑,而遠者不[𠤕心](疑)。」傳世古書的用例如《論語.陽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甲金文未見「」,以「𤞷」(從「」,「」省聲)表示「」。如《合集》30273:「…才(在)𤞷(邇)[𠇦土]。」「[𠇦土]」似是性質跟後世的行宮相類的一種建築。(裘錫圭)又如大克鼎:「[卣頁](柔)遠能𤞷(邇)。」與《詩.大雅.生民》柔遠能邇」同,意指安定遠方近方之人,使國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