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文言文意思
“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蟠(简繁同形)
拼音:pán
“蟠”字的古汉语解释
pán
动词 盘曲地伏着。左思《蜀都赋》:“潜龙蟠于沮泽。”
【引】弯曲。李白《咏山樽二首》:“蟠木不雕饰。”
“蟠”国语辞典解释
pán
动词盤伏、盤曲。《文選.左思.蜀都賦》:「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
形容词
彎曲的、扭曲的。唐.李白〈詠山樽〉詩二首之一:「蟠木不彫飾,且將斤斧疏。」
“蟠”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爾雅·釋蟲蟠,䑕婦。
註甕器底蟲。
又韻會蒲官切,音盤。伏也,曲也,屈也。
揚子·太𤣥經龍蟠于泥。
又委也。
禮·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蟠于地。
又蟠木。
大戴禮乗龍而至四海,東至于蟠木。
通作盤。
袁公·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
陸雲·贈鄭曼季詩所謂伊人,在澗之阿。虎質山嘯,龍輝淵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