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文言文意思
“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懈(简繁同形)
拼音:xiè
“懈”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è
形容词 松懈;松弛。《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怠】懒散;思想不重视、态度不认真。
“懈”国语辞典解释
xiè
动词怠惰、弛緩不振。《說文解字.心部》:「懈,怠也。」 例: 「鬆懈」 。《孝經.卿大夫章》:「夙夜匪懈。」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懈”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𠀤音薢。說文怠也。从心解聲。
又或作解。
詩·大雅夙夜匪解。
又正韻居拜切。義同。
又叶古縊切,音記。
揚雄·元后誄穆穆明明,昭事上帝。弘漢祖考,夙夜匪懈。
俗讀匣母,非。
“懈”形意通解
略說: 從「心」,「解」聲,本義為懈怠、懶惰。詳解: 從「心」,「解」聲,本義為懈怠、懶惰。《說文》:「怠也。从心,解聲。」《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欒氏所得,其唯魏氏乎!而可強取也。夫克亂在權,子無懈矣!」
「懈」也表示疲困、鬆散。漢劉向《說苑‧君道》:「昔先君桓公身體墮懈,辭令不給,則隰朋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