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言文意思
“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翟”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ái

“翟”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ái

姓。

1.名词 长尾巴的野鸡。李白《山鹧鸪词》:“山鸡雉来相劝。”

2.名词 古代乐舞所执的野鸡毛。《诗经·邶风·简兮》:“右手秉。”

3.名词 用野鸡毛装饰的衣服、车子、道具等器物。《诗经·卫风·硕人》:“茀以朝。”

4.名词 通“狄”。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翟茀】古代一种用翟羽装饰屏障,贵妇所乘的车子。

“翟”国语辞典解释

zhái

名词
姓。如明代有翟良。

名词
1.長尾的山雉。唐.王勃〈乾元殿頌〉:「境懷春翟,野散秋螟。」

2.古代樂舞所用的雉羽。《詩經.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執翟。」 《文選.張衡.東京賦》「冠華秉翟,列舞八佾。」

3.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同「狄」《禮記.檀弓下》「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 句下漢.鄭玄.注:「獻公殺其世子申生,重耳避難出奔,是時在翟,就弔之。」

4.人名用字。如戰國時墨子名翟。

“翟”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
說文山雉尾長者。
書·禹貢羽畎夏
 又詩·鄘風其之也。
,羽飾衣。
 又詩·衞風茀以朝。
車也。夫人以羽飾車。
周禮·春官·巾車王后之五路,重鍚面朱總,厭勒面繢總。
,厭,謂蔽也。
 又詩·邶風右手秉
,羽也。
謂雉之羽也。
禮·祭義夫祭有畀煇胞閽者。
謂敎羽舞者也。
四者皆是踐官。
 又國名。
周語將以伐鄭。
,隗姓之國也。
 又戎
周語自竄于戎之閒。
,或作狄。
 又姓。
急就篇註氏,本齊僂新之後也。魏有璜,翦,漢有公,方進。
 又廣韻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𠀤音宅。陽,縣名。
史記·項羽紀韓王成因故都,都陽
,河陽縣也。
 又廣韻亦姓。唐有陝州刺史璋。
姓纂姓苑,本音,後改音宅。
 又集韻直角切,音濁。鸐或作。考證:〔周禮·春官·巾車王后之五路,重錫面朱總。〕 謹照原文錫改鍚。

“翟”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象鳥類,「」突出其羽毛、羽翼的修長,本義是長尾的野雞、山雞,又特指雉羽、雞毛。

詳解: 甲金文從「」從「」,「」象鳥類,「」突出其羽毛、羽翼的修長,本義是長尾的野雞、山雞,又指雉羽、雞毛。「」表示茂盛而修長的羽毛(《說文》:「羽,鳥長毛也」),故從「」的「」表示長尾野雞。《說文》:「翟,山雉尾長者。从羽从隹。」段玉裁注:「隹爲短尾鳥緫名。又此鳥以尾長爲異也。

  「長尾雉」是我國的特產鳥,共有4種。其中較為常見的為白冠長尾(Syrmati-cus reevesii),俗稱「長尾野雞」,又叫「地雞」。身體大小近似野雞,但尾羽極長。雄鳥尾羽中最長的兩根,常被選做京劇武將演員頭盔上的裝飾品。因數量稀少,已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參華漢文化會館)。

  甲骨文未見「」字,學者認為甲骨文的「」其實是「」,金文「」字與甲骨文「」字同形。《說文》:「彗,掃竹也。」甲骨文「」象兩個豎立的「」頭。「」頭多茂而長,以便清潔,而「」與「」頭構形極近。相傳夏代有個叫少康的人,偶然看見一隻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他想這是雞毛的作用,於是抓來幾隻野雞拔下毛來製成了第一把掃帚。這亦是雞毛撣子的由來。由於使用的雞毛太軟,同時又不耐磨損,少康即換上竹條、草等為原料,把撣子改製成了耐用的掃帚(參香港百科)。參見「」。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金文假借為「」、「礿」,是夏季的祭祀。史喜鼎:「史喜乍(作)朕文考翟祭」,意謂史喜為我有文德的先父舉行翟祭。《詩.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傳:「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同「礿」,《爾雅.釋天》:「夏祭曰礿」,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本或作禴。《周禮.大宗伯》:「以禴夏享先王。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指野雞,《望山楚簡》二2:「翟輪」,意謂繪畫彩色野雞的車輪。古人好以野雞圖案或雞毛裝飾車輛,《詩.衛風.碩人》:「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毛亨傳:「翟,翟車也。夫人以翟羽飾車。

  戰國竹簡「」又假借為「」,表示買進穀物。《包山楚簡》105:「安陵莫囂䜌狎爲鄝貣(貸)越異之黃金七益(鎰)以翟(糴)穜(種)」「安陵」、「」皆是楚國地名,「莫囂」是楚官名,或作「莫敖」,「䜌狎」是擔任此官職的人名。「越異」指渡災、救災。全句意謂安陵莫囂䜌狎為鄝地借出救災機構的黃金七鎰,用來買進穀物的種子。

  漢帛書「」假借為「」,表示照耀,引申為指點、引導,《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第455行:「聖者知(智),聖之知(智)知天,其事化翟(燿)。」意謂聖人明智,其智慧在於知天道,其功業在於化育萬物、照耀萬物(即為萬物指點明津、引導門徑)。

  漢帛書「」又假借為「」,指北方外族,《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147行:「秦兵〈與〉式〈戎〉翟(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意謂秦國與狄族的風俗相同,野心勃勃,如虎如狼,貪婪暴戾。

  漢帛書「」又借為「」,表示退縮,《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經法.四度》第45行:「柔弱者无罪而幾,不及而翟,是胃(謂)柔弱。」意謂柔弱者沒有罪過卻處於危險,沒有達到就自己退縮,這叫做「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