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文言文意思
“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牍”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牍”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古代写字用的狭长的木板。杨修《答临淄侯笺》:“握持笔。”

【引】书籍;文书。《后汉书·荀悦传》:“所见篇,一览鉴我能诵记。”《汉书·陈遵传》:“性善书,与人,主皆藏去以为荣。”

2.<象>竹制乐器,舂地而发出的声音。《周礼·春官·笙师》:“舂,应雅以教祴乐。”

“牍”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古代用以書寫文字的木片。例: 「簡牘」《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廣陵厲王劉胥傳》「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 唐.顏師古.注:「犢,木簡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

2.文書、書籍。例: 「文牘」「連篇累牘」《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

3.信札。例: 「尺牘」《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小姪菲才寡學,大人誤採虛名,恐其有玷薦牘。」

“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𠀤音讀。
說文書版也。
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戰國策取筆牘受之。
牘,書版也。
史記·倉公傳贊緹縈通尺牘。
前漢·昌邑王傳持牘趨謁。
師古曰:牘,木簡也。
 又樂器。
周禮·春官·笙師舂牘應雅,以敎祴樂。
牘應雅敎其舂者,謂以築地。
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孔,髤畫,以兩手築地。牘應雅敎其舂者,謂賔醉而出,奏祴夏。以此三器築地,謂之行節。
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
韻會毛氏曰:說文从片賣聲。當作賣。从罒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