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文言文意思
“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概”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gài

“概”字的古汉语解释

gài

1.名词 量米粟时刮平头斛用的木板。《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者,平量也。”

【引】刮平;削平。《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之。”(釜、鼓:量器。)

2.副词 大略;大体。《史记·伯夷列传》:“其文辞不少见。”

3.名词 节操;风度。《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若二三子谓识去就之。”《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风。”

4.名词 景象;状况(后起意义)。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故山多药物,胜忆桃源。”(胜概:美丽的景象)

“概”国语辞典解释

gài

名词
1.古代量穀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上.梁崇義傳》「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

2.度量、品格。例: 「氣概」《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3.大略的情況。例: 「梗概」

动词
1.刮平。《北史.卷二一.燕鳳等傳.論曰》「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乎?」

2.總括。例: 「以此一端,可概其餘。」

形容词
約略。例: 「概況」「概念」


副词
1.大略。例: 「整件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這樣了。」

2.一律。例: 「貨物出門,概不退換。」

“概”康熙字典解释

同槩。
 又韻會尊名。
周禮·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槪。凡疈事用散。
皆桼尊也。有朱帶者曰槪,無飾曰散。
 又與漑通。
周禮·春官·大宗伯·眡滌濯註漑,祭器也。本或作槪。槪,拭也。
 又集韻巨列切,音竭。杙也。亦省作楬。

“概”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量穀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

詳解: 從「」,「」聲,本義為量穀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說文》:「𣏙斗斛。从木,既聲。《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

  「」可引申為准則,標准。漢陸賈《新語‧懷慮》:「故聖人執一政以繩百姓,持一概以等萬民。

  「」還表示刮平。《荀子‧宥坐》:「夫水……盈不求概,似正。」楊倞注:「言水盈滿則不待概而自平。

  「」可指量、限量、衡量。《禮記‧曲禮上》:「食饗不為概,祭祀不為尸。」鄭玄注:「概,量也。

  「」亦表示概括。《後漢書‧西域傳論》:「然好大不經,奇譎無已,雖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其萬一。

  「」還指風度、氣度。《晉書‧桓溫傳》:「溫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

  「」亦表示梗概、大略。《莊子‧天下》:「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雖然,概乎皆嘗有聞者也。」成玄英疏:「略有梗概,更相師祖,皆有稟承,非獨臆斷,故嘗有聞之也。

  「」還表示景象、狀況。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其奧秘,則蘙蔽曖昧,髣彿退概,若幽星之纚連也。

  「」也指酒樽。《周禮‧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概。」鄭玄注引鄭司農曰:「脩、蜃、概、散皆漆尊也。

  「」也表示一律.《西游記》第35回:「概洞小妖,被老孫分身法打死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