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文言文意思
“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果”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guǒ

“果”字的古汉语解释

guǒ

1.名词 果实;果子。又写作“菓”。《训俭示康》:“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2.名词 结局;结果。柳宗元《东海若》:“无国无。”

3.动词 成为现实;实现。《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未,寻病终。”

4.形容词 充实;饱。《庄子·逍遥游》:“三飡而反,腹犹然。”

5.副词 果真;果然。《祭十二郎文》:“吾去汴州,汝不来。”

6.连词 如果。《中山狼传》:“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7.副词 终于;终究。《左传·城濮之战》:“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得晋国。”

8.副词 究竟;到底。《教战守策》:“夫当今生民之患安在哉?”

“果”国语辞典解释

guǒ

名词
1.植物所結的實。例: 「水果」「乾果」《韓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2.事情的成效或結局。例: 「成果」「惡果」「自食其果」「前因後果」

3.姓。如明代有果琳。

动词
1.飽、充實。例: 「果腹」

2.實現。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 《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又慮翁媼不肯離幼子,終日言義不果。」

形容词
堅決。《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三國志.卷一〇.魏書.荀彧傳》「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


副词
確實、的確。《戰國策.楚策一》「齊之反趙、魏之後,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 《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连词
假若、若是。《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是以聖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

“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火切,音裹。
說文木實也。从木,象形在木之上。
易·說卦乾爲天,爲木
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
周禮·地官甸師共野蓏之屬。
應劭曰木曰,草曰蓏。
張晏曰有核曰,無核曰蓏。
 又勝也,尅也。
左傳·宣二年殺敵爲,致爲毅。
 又決也。
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
 又驗也。
宋書·后妃傳然矣。
 又釋氏因
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者。
 又然,獸名。
宋國史補揚州取一然,數十然可得。
 又爾雅·釋蟲蠃,蒲盧。
細腰蠭也。
 又與惈通。
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爲嫿。
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又集韻韻會𠀤苦切。音顆。然。飽貌。
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然。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同婐。女侍也。
孟子二女
 又通裸。
廣韻赤體也。
 又集韻韻會𠀤與祼通。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
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將。
 又魯火切,音臝。
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俗作菓,非。考證:〔易·下繫乾爲天,爲木。〕 謹照原文下繫二字改爲說卦。〔左傳·宣元年〕 謹照原文元改二年。〔又與蜾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爲嫿。〕 謹照原文蜾改惈。〔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 謹照原文祼改

“果”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及早期金文象樹上結滿果實,本義是果實。

詳解: 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從「」,於樹枝上劃有小圓圈,象果實生長在樹上之形,本義是果實。

  後期金文上部之果實與田形近,為小篆和楷書所本。《說文》:「果,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過去有學者釋此字甲骨文為「」的初文,按「」已有象形初文,參見「」。而「」、「」、「」等字的葉子都不是小圓圈,此外,「」字甲骨文從此字,以採摘果實較樹葉為合理。

  果實之義引伸表示果然,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木實謂之果,故謂事之實然者曰果然,因之果敢、果斷之義生焉。」甲骨文表示果然,又用作地名。金文用作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