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言文意思
“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桑”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āng

“桑”字的古汉语解释

sāng

1.名词 桑树。《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

2.名词 桑叶。《陌上桑》:“采成南隅。”

3.名词 采桑养蚕纺织一类的工作。《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

【桑榆】夕阳余辉照在桑树榆树的树梢上,代称日落的地方。常比喻老年时光。

【桑梓】桑树梓树是古代家宅边常栽的树的树木,用作故乡的代称。

“桑”国语辞典解释

sāng

名词
1.植物名。桑科桑屬,「桑樹」 之古稱,參見「桑樹」 條。

2.姓。如漢代有桑弘羊。

“桑”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𠀤顙平聲。
說文蠶食葉。
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
典術箕,星之精。
詩·豳風·註疏爰求柔,穉也。猗彼女,荑也。蠶月條,枝落采其葉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柘。
愛蠶食也。
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夏取柘之火。
 又檿,山也,絲中琴瑟絃。
書·禹貢厥篚檿絲。
 又其材中弓榦。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次之。
 又台,地名。啓所生處。
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
 又空,山名。
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
 又林,樂名。
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林。
 又扈,鳥名。
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扈,竊脂。
 又姓。
姓苑秦大夫子之後,漢弘羊、楚。
 又複姓。丘、庚。𠭨,籀文。考證:〔禮·月令季夏之月,命野虞毋伐柘。〕 謹照原文夏改春。〔書·禹貢厥貢檿絲。〕 謹照原文貢改篚。〔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次之。〕 謹照原文工人改弓人。〔左傳·襄四年扈,竊脂,爲蠶驅雀者也。〕 謹按此係昭十七年傳註非襄四年傳文,今據改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扈竊脂。

“桑”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象桑樹之葉。由於古人養蠶,桑葉是蠶的食物,因此於木上畫出其葉,即代表桑樹(羅振玉)。

詳解: 甲骨文從「」從◎,◎象桑樹之葉。由於古人養蠶,桑葉是蠶的食物,因此於木上畫出其葉,即代表桑樹(羅振玉)。甲骨文「」字用「」作聲符,可進一步證明此字為「」,參見「」。戰國文字承商周文字而來,唯枝葉之形或訛為「」,樹葉與樹榦分開。小篆「」字桑葉部分訛為「」,《說文》:「桑,蠶所食葉木。从叒、木。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7494:「田桑」,指到桑地田獵。傳世文獻亦有用作地名,《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地在今河南淇縣南。又用作方國名,《合集》6959:「乎(呼)雀𦎫(敦)桑」,指命令雀攻伐桑國。

  戰國竹簡讀作「」,用作地名。《上博竹書一.容成氏》簡41:「桑(蒼)梧之埜(野)。」「蒼梧」即九嶷山。

  秦簡用作本義,指桑樹。《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7:「或盜采人桑葉,臧(贓)不盈一錢,何論?」全句指有人偷摘別人的桑葉,贓值不到一錢,如何論處?

  傳世文獻亦用作本義,《詩.鄭風.將仲子》:「無踰我牆,無折我樹桑。《淮南子.說山》:「故桑葉落而長年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