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文言文意思
“制”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zhì
“制”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ì
1.动词 裁制衣服。《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2.动词 制造;制作。《观巴黎油画记》:“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3.动词 控制;掌握。《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动词 制服。《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制之。”
5.动词 制定;规定。《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6.动词 禁止;遏制。《赤壁之战》:“瑜请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7.名词 法制;制度。《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8.名词 帝王的命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
9.名词 规模。《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10.名词 构造。《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制艺】八股文。
“制”国语辞典解释
zhì
名词1.法度、規定。例: 「法制」 、「制度」 。《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2.父母喪事。例: 「守制」 、「父制」 、「母制」 。《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禮。」
动词
1.製造。同「製」 。例: 「制作」 。《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2.訂定、規劃。例: 「制禮作樂」 、「因地制宜」 。
3.管束、阻止。例: 「管制」 、「限制」 。《淮南子.脩務》:「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4.決斷、裁決。例: 「裁制」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5.切割。《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zhì
动词1.剪裁。《楚辭.屈原.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南蠻傳》:「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
2.造作。《後漢書.卷三二.樊宏傳》:「五穀不登,謂之大侵。大侵之禮,百官備而不製,群神禱而不祠。」 《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置權量於東西市,使貿易用之,禁私製者。」
名词
1.詩文、作品。唐.杜甫〈八哀詩.贈祕書監江夏李公邕〉詩: 「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製。」
2.法式、樣式。《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製。漢王喜。」
“制”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征例切,音製。說文裁也。
又增韻正也,御也,檢也,造也。
又廣韻禁制也。
又前漢·高帝紀太后臨朝稱制。
註師古曰:天子之言曰制書,謂爲制度之命也。
又成法曰制。
左傳·隱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又禮·曲禮士死制。
註制謂君命,士受命致死也。
又禮·禮器大廟之內敬矣,君親制祭。
註朝踐進血之時,君自斷制牲肝,洗于鬱鬯,祭神于室也。
又邑名。
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又叶音哲。
崔駰·達旨隂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云敘,帝紀乃設。
又韻會浙或作制。江名,在東陽。
莊子·外物篇自制河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