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国语辞典解释
xiàn
动词1.因內心喜愛而渴望得到。例: 「欣羨」 、「欽羨」 、「只羨鴛鴦不羨仙。」 《淮南子.說林》:「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2.超過、超越。《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德隆乎三皇,功羨於五帝。」
名词
剩餘、盈餘。《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四方有羨,我獨居憂。」
形容词
超過的、剩餘的。《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內妾無羨食,外臣無羨祿。」
“羡”康熙字典解释
佩觿以脂切。江夏地。與羨異。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沙羨。
註晉灼曰:音夷。(羨)廣韻集韻正韻𠀤似面切,音䢭。說文貪欲也。从㳄,从羑省。詩·大雅無然歆羨。註無是貪羨。
又廣韻餘也。詩·小雅四方有羨。傳羨,餘也。箋四方之人,盡有饒餘。史記·貨殖傳時有奇羨。註奇羨,謂時有餘衍也。
又周禮·春官·典瑞壁羨以起度。註鄭司農云:羨,長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功羨於五帝。註羨,溢也。
又廣韻人姓。史記·秦始皇紀入海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
又集韻類篇韻會𠀤延面切,音衍。韻會以淺切,音演。義𠀤同。
又集韻夷然切,音延。埏或作羨。墓道也。史記·衞世家共伯入,釐侯羨自殺。註索隱日,羨音延,墓道。 集韻俗作㵪,非是。
“羡”形意通解
「羡」同「羨」,參見「羨」。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